查看原文
其他

猫和狗谁才是最佳伴侣?| 心理学研究

研博士 东方明见心理 2023-12-03



「人类观察笔记」第四期让我们用心理学研究观察人类,了解你我……宠物是人类的好朋友,许多研究表明,他们可以帮我们缓解压力,给我们带来情感支持(例如, Kanat-Maymon et al., 2021)。说起宠物,“选猫派”“选狗派”的PK就从未停止,究竟谁才是我们的最佳伴侣?本期人类观察笔记,我们就来谈谈猫猫狗狗。



01

 选猫派 VS 选狗派 



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形容猫和狗,你会想到哪些词呢?


有研究者好奇,在人们看来,猫和狗分别具有怎样的依恋特征?


研究者让92名大学生对猫和狗进行描述,发现在描述狗时,参与者使用了更多诸如可信任、忠诚、独立等安全型依恋词汇,而在描述猫时会使用更多诸如冷漠、孤僻、独处等回避型依恋词汇。此外人们还认为狗具有更多积极的关系特征(Green et al., 2018)

从这个角度来看,狗狗先胜一局。



也有研究脱离依恋理论框架,对132名猫狗双全的参与者进行了调查(González-Ramírez & Landero-Hernández, 2021),结果发现:

  • 人们和猫有更多互动。人们会花费更多时间来给猫洗澡、刷牙,还会给猫更多的拥抱和抚摸。

  • 人们和狗在情感上更亲近。人们能从和狗的相处中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无条件的爱。

  • 人们认为养猫的成本更低,责任更少,对自己的日常活动限制更小。


社会交换理论认为,社会交往的过程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相互平衡的过程。在平衡中,成本越少,收益越多,形成的关系越好。从这个理论的角度出发,猫猫扳回一局!

猫狗分别获得一票,让我们继续围观!



02

  它就是最佳伴侣!



最佳伴侣称号除了看猫狗本身还得看每个人自己的依恋特征。

通常,我们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两个维度评估个体的依恋特征。依恋焦虑得分高的个体,在关系中常常过度紧张,对“伴侣”的回应敏感且警惕;而依恋回避得分高的个体,在关系中常常对亲密感到不适,对“伴侣”的反应性较低(比如疏远、不理睬)。

有研究者就这两个维度对个体的依恋特征进行评估,分析了这些特征与养宠物偏好的关系(Green et al., 2018)。结果发现:人们对宠物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与他们自身的依恋特征相关。具体而言:

  • 依恋回避得分越高,人们越不想养宠物;依恋焦虑得分越高,人们越想养宠物。

  • 依恋焦虑得分越高,人们越想养猫。

  • 依恋焦虑得分越低,人们越有可能收养狗。


这样看来,对猫狗的选择偏好可能由于人们的依恋特征而有所差别,但是不同依恋特征的人更适合哪一种动物还没有定论。

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,最适合自己的伴侣,就是最佳伴侣!

图源:pexels


03

 我们为什么对猫狗毫无抵抗力?



虽然猫和狗给人带来的感受可能不同,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全都要!

那么为什么我们对猫猫狗狗没有抵抗力呢?

有人会说:因为他们可爱呀~

问题又来了,怎样才算可爱呢?

Borgi和Cirulli(2016)对猫和狗吸引人的因素做了回顾,他们也关注了“可爱”这个词,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:

可爱首先被定义为吸引人的形态特征,一般出现在婴幼儿身上,研究者将其确定为“幼儿图式(baby schema)”。这些特征集中在面部,比如大大的脑袋、圆圆的脸、大大的眼睛、小小的嘴。

可爱也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,包括更强的照顾意愿、更弱的攻击性、更多的保护行为,以及更积极的情感反应。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可爱也提高了幼崽的存活率。

有研究发现,一张面孔中的婴儿特征越多,人们注视该面孔的时间就会越长,感受到被吸引的程度也越强(Borgi et al., 2014)。

哪张脸最吸引你?图/ Borgi et al., 2014

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,可爱的面孔可以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,使人们产生积极情绪(Kringelbach et al., 2008)。当人们关注可爱的面孔时,人们关于精细运动的脑区得到激活,这说明,人们准备与对方进行交流互动(Nittono et al., 2012)。

此外,可爱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体内的一种激素——催产素。通常认为,催产素可以促进情感联结。而研究发现,人们注视自己的狗狗会促进体内的催产素分泌(Nagasawa et al., 2015)。

从可爱的角度来看,猫猫狗狗谁拥有最多的可爱特征,谁就是最佳伴侣啦!

今日互动
你养宠物了吗?你觉得谁是你的“最佳伴侣”?欢迎参与投票,留言分享你的想法~


参考文献


Borgi, M., & Cirulli, F. (2016). Pet Face: Mechanisms Underlying Human-Animal Relationships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, 7. 

https://doi.org/10.3389/fpsyg.2016.00298


Borgi, M., Cogliati-Dezza, I., Brelsford, V., Meints, K., & Cirulli, F. (2014). Baby schema in human and animal faces induces cuteness perception and gaze allocation in children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, 5. 

https://doi.org/10.3389/fpsyg.2014.00411


González-Ramírez, M. T., & Landero-Hernández, R. (2021). Pet–Human Relationships: Dogs versus Cats. Animals, 11(9), 2745. 

https://doi.org/10.3390/ani11092745


Green, J. D., Coy, A. E., & Mathews, M. A. (2018).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voidance Influence Pet Choice and Pet-directed Behaviors. Anthrozoös, 31(4), 475–494. 

https://doi.org/10.1080/08927936.2018.1482117


Kanat-Maymon, Y., Wolfson, S., Cohen, R., & Roth, G. (2021). The Benefits of Giving as well as Receiving Need Support in Human–Pet Relations.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, 22(3), 1441–1457. 

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0902-020-00279-9


Kringelbach, M. L., Lehtonen, A., Squire, S., Harvey, A. G., Craske, M. G., Holliday, I. E., Green, A. L., Aziz, T. Z., Hansen, P. C., Cornelissen, P. L., & Stein, A. (2008). A Specific and Rapid Neural Signature for Parental Instinct. PLoS ONE, 3(2), e1664. 

https://doi.org/10.1371/journal.pone.0001664


Nagasawa, M., Mitsui, S., En, S., Ohtani, N., Ohta, M., Sakuma, Y., Onaka, T., Mogi, K., & Kikusui, T. (2015). Oxytocin-gaze positive loop and the coevolution of human-dog bonds. Science, 348(6232), 333–336. 

https://doi.org/10.1126/science.1261022


Nittono, H., Fukushima, M., Yano, A., & Moriya, H. (2012). The Power of Kawaii: Viewing Cute Images Promotes a Careful Behavior and Narrows Attentional Focus. PLoS ONE, 7(9), e46362. 

https://doi.org/10.1371/journal.pone.0046362



推荐阅读

即将收官!最后剩余补录名额丨“学院π”项目六期招生通知

【火热招生中】第17期以人为中心取向心理咨询与治疗连续培训项目 | 招生通知

6张图带你看懂SFBT焦点解决的原理


文|赵炳强 审核|黄逸林 编辑|马璐瑶 黄逸林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